简历也有“富”“比”“惺”
- 2020-03-25 18:00:00
- 双面 原创
- 1050
具有几千年历史的《诗经》,因其赋比兴的创作手法,被人们广泛传诵流传百年。短短的民歌,加上适当的修饰,把原本平凡的生活渲染得人情味十足,时代感十足。那我们这小小的简历能否也借鉴一下《诗经》的创作手法,写出符合自身情况的“富”“比”“惺”呢?
一、“富”——内容丰富
不要轻视这薄薄的几张纸, 简历 里面承载的可是你全部的人生。这里面有幼时的求学,青涩的实习,和初露锋芒的工作履历。你的人生经历,千万不要三言两语随便概括。要像《诗经·七月》详细描绘 农夫十二个月的劳作那样描绘自己的经历。如:
2005-2008 年 就读于 XX 大学文学系
期间担任班长,团支部书记;曾担任志愿者,辅助学校领导开展70 年校庆活动;
曾荣获一等奖学金一次,二等奖学金二次,特等奖学金一次。
2007 、 2008 年 寒暑假期间 在 XX 市电视台跟随当地知名记者 XX 实习,
参与报道农村基层改革新闻5 篇, XX 州 20 年庆典活动新闻 1 篇,被实习单位评为优秀实习生。
二、“比”——加强对比
对比是文学上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。通过对比,使优势凸显,增强说服力。在 简历 的填写中,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个方法,既可以横向与同龄人对比,也可以纵向和单位同事对比,借此彰显个人能力。如:
2010 年 -2019 年 本人在 XX 公司从事 XX 刊物的版面编辑工作,该公司是报刊领域里的十佳单位之一。
相对其他公司,该公司每年录取的人数是其他家的三分之一。
2015 年 本人荣升编辑部总编,负责 XX 刊物的整个编辑排版工作。
相对往届总编,本人是唯一一位30 岁以前晋升的年轻人。
三、“惺”—— 惺惺相惜
世界上有一种默契叫惺惺相惜。恋人走在一起靠得是感觉,能否融入团队靠的也是志同道合。人生的认识,责任的担当,未来的信念都决定了你能否融入整个团队。如果你的简历让HR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,录取自然水到渠成。如:
2020- 未来 新媒体的逐步兴起,快餐化的阅读成为消费主流,传统文化正在流失。
本人有志于新媒体的编辑创作工作,意在将传统文化转变成年轻人容易接受的简短式阅读,传承经典。
文化需要传承,仿照《诗经》,为你的 简历 增加“富”“比”“惺”。